▲文章来源:Eshare医械汇
▲转载请在文首注明以上来源
近日,惠泰医疗发布公告,公司拟投资8.27亿元在上海建设区域总部中心。
01
豪掷8.27亿
国产龙头所谋甚远
12月20日,惠泰医疗召开第二届董事会第十次会议、第二届监事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超募资金及自有资金投资建设新项目的议案》,并向外界公告公司拟投资建设区域总部中心项目。
据悉,该区域总部,未来主要用于区域研发中心、营销中心及医工结合运营中心。
根据公告信息,区域总部项目总投资8.27亿元,其中土地购置费用3.22亿元,场地建设费用约4.63亿元、工程其他建设费用1785.79万元、预备费2403.77万元。
拟投入募集资金3.37亿元(截至2023年12月12日超募资金金额,最终投入金额以公司全部超募资金含孳息为准),用于土地购置费用支出及场地建设费用。预计建设周期为三年半左右,最终以实际开展情况为准。
区域总部中心项目由惠泰医疗全资子公司上海宏桐实业有限公司负责实施,项目选址上海市青浦区西虹桥商务区。未来主要用于研发、营销和医工结合三大中心,其中研发中心包括设备研发、外周治疗类高值耗材系列研发及创新类产品研发,具体如下表所示:
惠泰医疗称,此次投建区域总部中心,符合行业发展趋势以及未来公司整体战略发展方向,有助于公司把握市场机遇并保持公司在电生理和血管介入领域的持续蓬勃发展,有利于丰富公司的产品结构,提高公司的综合竞争力,支撑公司长期发展。
02
“双龙头”企业
营收业绩稳健增长
惠泰医疗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专注于心脏电生理和介入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国产电生理及血管介入的龙头企业,其产线丰富且产品性能优异,并于2021年1月7日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
惠泰医疗一上市,就备受资本追捧,超募资金逾3亿元。而之所以能IPO超募,与惠泰医疗的抢眼业绩密不可分。
近5年来,惠泰医疗的营收和净利润均增长明显:
2017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1.53亿元;净利润0.34亿元
2018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2.42亿元;净利润0.22亿元。
2019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4.04亿元;净利润0.83亿元。
2020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4.79亿元;净利润1.11亿元。
2021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8.29亿元;净利润2.08亿元。
2022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12.16亿元;净利润3.58亿元。
冲刺IPO前两年(2019年和2020年)惠泰实现营业收入、净利润双线快速增长;上市后两年(2021年和2022年),营收净利依旧延续高速增长势头。
2019年至2022年四年间,惠泰医疗年营收从4.04亿元增至12.16亿元;同期年净利润从0.83亿元增至3.58亿元。
今年前三季度,惠泰医疗实现营收12.14亿元,同比增长36.78%,实现净利润4.03亿元,同比增速超60%。
二级市场上,惠泰医疗自IPO以来一路高歌猛进,基本每股收益和营收均增长明显,三年复合增长率分别高达48.29%、44.39%,远超行业均值。截至12月27日,收盘价375.96元/股,较其发行价74.46元/股上涨了5倍。
在国产医械行业中,惠泰医疗始终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公司营业收入从2017年的1.5亿增长到2023年预计超过15亿,增长超过10倍;净利润从2700万增长到2023年预计超过5亿,增长超过20倍。当前,总市值约248.7亿元,全国排名第九。
03
借集采东风而起
三架马车驱动并行
作为国产电生理龙头之一,惠泰医疗受益于电生理器械“市场大+渗透率低+集采加速国产替代”的政策春风。
我国电生理手术渗透率仍低,未来提升潜力巨大,随着集采降价,手术量增速有望提升。从渗透率看,我们预计2023E电生理手术的两大术式房颤及室上速手术渗透率分别约为1%和3%,渗透率仍低。
在心脏电生理市场,国内心脏电生理行业仍然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市场空间广阔。在国产总体市场份额不到10%的背景下,行业还缺乏真正的风向标。集采政策的到来,让国内有能力进入三维房颤消融市场,有能力布局新一代技术的企业,反而有了广阔未来。
作为电生理、血管介入产品双开花的国产龙头企业,惠泰医疗的主营收也在这两大版块。
电生理领域
在电生理器械领域,惠泰医疗是中国第一家获得电生理电极导管、可控射频消融电极导管、漂浮临时起搏电极导管市场准入并进入临床应用的国产厂家,打破了国外产品在该领域的垄断。先发优势助力公司成为国内电生理市场中国生产厂商的龙头企业。
其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采用国际主流磁电融合定位原理,创新性地将电生理手术中常用的三维标测系统、多道记录仪、刺激仪功能集于一身,极大地提高了手术效率,将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高度。(惠泰医疗的三维产品2021年上市,在全国级心脏电生理中心开展了三维上市路演手术 30 余场,在近 200 家医院完成三维电生理手术 600 余例)
图源:动脉网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国心脏电生理器械市场研究报告》的数据,以销售收入计,2020年中国电生理器械市场前三名均为外资厂商,惠泰医疗以3.6%的市场份额(整体市场排名第四,)稳居国产电生理第一的宝座。
同时,除了电生理版块外,惠泰医疗在介入领域的行业地位也是一骑绝尘。
血管介入领域
在整体发展战略上,惠泰医疗采取了三架马车驱动的方式(血管介入业务包括:冠脉通路业务和外周介入业务)。
其中,电生理产品收入在早期占主力,规模稳定,增速较缓;血管介入产品(包括冠脉通路类、外周介入类)近三年来快速增长。
2021年,惠泰医疗电生理产品业务收入达 2.33 亿元;冠脉通路业务收入达 3.82 亿元,该块业务受益于集采提高市场占有率;外周介入业务收入达 1.19亿元。
2022年,惠泰医疗的电生理产品、冠脉通路类产品、外周介入类产品收入分分别为2.93亿元、5.69亿元、1.83亿元。
当前,惠泰医疗已形成了以完整冠脉通路和心脏电生理医疗器械为主导,外周血管介入和OEM为重点发展方向的业务布局。
04
研发一路狂奔
能否稳当“领头羊”?
近几年来,惠泰医疗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其中2022年研发投入高达17487.63万元,占营收比重14.38%。
图源:Eshare医械汇
截至2022年,该公司拥有已授权的境内外专利109项,其中境内授权专利107项,境外授权发明专利2项。已取得51个国内医疗器械注册及备案证书,其中Ⅲ类医疗器械注册证47个。
在国内市场,公司心脏电生理产品覆盖医院超过800家,血管介入类产品覆盖医院超过3000家。同时,公司已取得14个产品的欧盟CE认证,在其他九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完成注册和市场准入。惠泰医疗还在积极研究脉冲消融技术。
此外,在2023年2月,其PFA脉冲消融系统完成了上市前的临床试验入组,该系统集成了“压力感知/贴靠指示”、“磁电双定位三维标测”和“脉冲消融”三大功能,临床试验显示术中治疗时间平均约50分钟,即时肺静脉隔离率达到100%。
在血管介入器械领域,惠泰医疗的薄壁鞘(血管鞘组为国产独家产品,微导管(冠脉应用)和可调阀导管鞘(导管鞘组)为国内首个获得注册证的国产同类产品。锚定球囊扩张导管是国内首个导引导管内采用球囊锚定方式进行导管交换的创新医疗器械。导引导丝为国产首个采用复合双芯设计的导丝,并有多种型号适合各种临床需求。外周可调阀导管鞘(导管鞘组)是国内唯一被批准上市的国产产品。
未来,在市场需求的刺激下,国产器械市场潜力将持续显现。惠泰医疗能否凭借自身研发实力和技术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让我们拭目以待。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本文中对官方政策的相关解读,仅代表本平台观点,内容以官方文件为准。如有平台转载本篇文章,须自行对该篇文章负责,不对转载引起的二次传播影响负责。
Copyright©2018上海零库存 All Rights Reserved. Add:上海市金山工业区亭卫公路6495弄168号 Tel:0571-56135533 沪ICP备180224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