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中心NEWS

港股爆了个大雷:400亿市值归零!

2025-10

▲文章来源:医械汇

▲转载请在文首注明以上来源


10月27日,诺辉健康被港交所强制退市。

从“癌症早筛第一股”到"粪便造假"主角,

它只用了4年!


01

“癌症早筛第一股”神话破灭!

2023年8月,做空机构CapitalWatch发布《关于诺辉健康财务数据造假的调查报告》,一举撕开了诺辉健康的华丽外衣。

该报告直指公司通过“压货”方式虚构收入,2022年实际销售额可能仅为7695万元,与其公布的7.65亿元相差近9倍。

2024年3月,诺辉健康又收到其聘请的审计机构德勤关于销售真实性等问题的质疑。德勤对诺辉健康的明星产品“常卫清”相关销售模式的有效性以及商业合理性、公司销售及营销开支的有效性等问题提出异议,并要求诺辉健康进行独立调查。于是,诺辉健康宣布推迟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并自2024年3月28日开始停牌。

停牌期间,公司管理层开始分崩离析:

  • 2024年9月,首席财务官高煜与联席秘书莫明慧离职;

  • 2024年12月,创始人朱叶青辞任CEO;

  • 2025年2月,朱叶青被罢免执行董事身份,彻底退出公司核心决策层。

根据港交所规定,主板公司若连续停牌18个月且未能满足复牌要求,将被强制取消上市地位。 2025年10月27日,诺辉健康终因未能履行复牌指引,被港交所取消上市地位。

回想当初,2021年2月,诺辉健康成功登陆港交所,摘得“癌症早筛第一股”桂冠。在风口驱动下,公司股价一度飙升至89.65港元,市值突破400亿港元

仅仅4年,诺辉健康便成为港股18A内第一家被强制退市的企业。


02

荒诞现实:当粪便成为造假工具

诺辉健康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专注于高发癌症的居家早筛和检测服务的创新公司。公司通过“实验室认证+自检服务+互联网医疗”模式,为用户提供癌症早筛服务。其核心产品包括常卫清(结直肠癌筛查)、噗噗管(便隐血检测)和宫证清(宫颈癌筛查)等。


常卫清是一种无痛无创的肠道防癌早筛产品,提供粪便样本就能检测肠癌风险。据国家药监局网站信息,常卫清的医疗器械注册批文将于今年11月8日到期。

2025年10月,媒体揭露的造假细节显示,为虚增检测量,诺辉健康竟向环卫工人购买公厕粪便作为检测样本,并将同一样本拆分为多个虚假账户,伪造检测数据。

这些手段包括“向环卫工人购买公厕粪便、将一份样本拆分给若干个虚假的检测账户”。

除了伪造监测量之外,公司通过经销商“压货”模式构建资金闭环——与经销商签订大额合同后,以“营销费用”名义向第三方平台支付资金,再由平台以“采购试剂盒”名义回流款项,形成虚假销售闭环;同时采用“虚拟出库”手段,将未发货产品标记为“已销售”,并通过免费送检、一人样本伪造多人检测等方式,虚构回检数据加速收入确认。

最终,诺辉健康成功地将自己的钱转了一圈,变成了自己的“销售收入”。整个过程没有发生任何真实的商业活动。

一位行业专家表示:“如果连样本都可以伪造,那么其引以为傲的检测准确率数据又有多少可信度?”


03

我们,会继续相信资本神话吗?

诺辉健康事件把行业最脆弱的两个问题暴露无遗:

一是支付方缺位,C端烧钱补贴不可持续;

二是临床价值未被充分验证,却过早被资本催熟。


诺辉的负面影响肯定会短期内加剧资本端“速冻”。众多VC对“非血液类早筛”列入“红灯赛道”,原则上暂停新投。


相关数据显示,融资断流雪上加霜,资本早已用脚投票,2025年第一季度,IVD私募融资仅完成18起,同比断崖式下滑超40%,陷入“量价齐跌”的冰冻期。


一位在诺辉健康事件中损失惨重的散户苦笑道:“我以为我在投资未来,没想到却在为别人的梦想买单。”这句话,或许是对这个时代最精准的注解。


诺辉健康退市了,但导致它诞生的土壤依然肥沃。下一个诺辉健康,或许正在某个咖啡厅里,对着投资人讲述另一个动人的故事。


而我们,会选择继续相信吗?


上一篇:大洗牌来了!国家确定高值 下一篇:无

ADD : 上海市金山工业区亭卫公路6495弄168号

TEL : 0571-8781 3801

技术支持:

Copyright©2018上海零库存 All Rights Reserved.    Add:上海市金山工业区亭卫公路6495弄168号    Tel:0571-56135533    沪ICP备180224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