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带量采购闹得沸沸扬扬,业内最为关注的就是江苏、安徽两个医药大省的谈判细节和降价结果。今天,两省的谈判工作均已圆满结束,降价效果显著。
江苏
根据《江苏省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组团联盟集中采购公告》 , 7月31日,江苏省阳光采购联盟与生产企业开展现场谈判。2014年以来江苏省高值耗材集中采购(含备案采购)省级入围的生产企业均参加了此次联盟带量采购工作(2018年以来省平台无采购量的除外)。谈判品种是雷帕霉素及其衍生物支架和双腔起搏器,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进口依赖型较强。
起搏器参与谈判的只有一个准字号,其余都是进口(参加企业有波科、百多力、圣犹达等),降价可控。最终结果中规中矩,未公开。而支架共11个企业参加谈判,不分所谓的质量层次,按照价格档次分:1万以下的,选两家,1万以上的两家,最后乐普、微创、美敦力、雅培中标,一共6个规格。
据知情人士透露,江苏这次谈判,一轮先要至少降30%,才能进入到后面的谈判,有些企业在第一轮就被淘汰,比如波科,可以想象最终降幅会有多高。能够知会的是,本次降幅最高的是乐普的GuReater,由于降价太匆忙,甚至影响了股价。当然其余产品降得也不少,整体降幅惊人。
这么大幅度的降价,是用明确的采购量换来的,要求是以产品上年度总采购量的70%估算本次采购总量。不过支架中了四家企业,四家争70%的量,没有精确到每家有多少量。
安徽
安徽省遴选分别占2018年省属公立医院骨科植入(脊柱)类、眼科(人工晶体)类高值耗材采购量70%、90%的产品展开试点,以“采购使用量不低于2018年该产品量的80%”作为谈判筹码。
今天,安徽省医保局公开了谈判降幅:
按2019年上半年全省骨科脊柱类和人工晶体类产品网上采购额测算,预计谈判议价后,两类产品年节约资金分别为3.7亿元和0.29亿元。
安徽省这次带量采购的成功经验离不开四大要素:
一、用确定的采购量解决招采分离难题。
明确拿出产品2018年采购量的80%进入带量谈判,真正实现量价挂钩
二、 用组套破解无标准无编码难题。
建立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组套分组法”,实现可竞争、可比价的价格形成体系
三、用专家谈判解决信息不对称难题。
专家建立医药企业、耗材产品“双向比质比价法”,破除谈判议价信息不对称弊端
四、用分配机制破解利益冲突难题。
发挥医保主导作用,以“购买方”角色,有效控制带量采购的落地
安徽和江苏的成功试点让我们看到了医用耗材真正实现带量采购、量价挂钩的曙光。不过看的这么高的降幅,小编不禁想,后续是否会有措施来防止带量采购价格的蔓延呢?毕竟要知道某些地区是允许同行举报的,一旦这些低价蔓延到非集采地区,那整个市场就要“乱了套”了。
来源:华招器械网
ADD : No.168,Lane 6495,Tingwei Road,Jinshan Industrial District,Shanghai
TEL : 0571-8781 3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