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1日,大博医疗发布2018年半年度报告,实现营收3.52亿元,同比增长27.60%;实现归母公司净利润1.75亿元,同比增长33.12%;扣非后归母公司净利润1.53亿元,同比增长22.12%。
众所周知,大博是一家专业从事骨科医用高值耗材的医疗公司,目前产品注册证已涵盖了骨科创伤类、脊柱类、神经外科类、关节类及微创外科类等多个领域约15,400项耗材产品,是行业内为数不多的在骨科植入类耗材领域全产品线覆盖的企业,并且在运动医学、神经外科、普外科、微创外科及齿科领域进行积极布局。
大博医疗最具优势的细分领域就是创伤类,骨科耗材中最具前景和市场的陶瓷关节与3D打印关节均属于大博医疗的在研项目,并未进入销售阶段。
★ 五大现状分析★
1 研发
2018研发投入超3千万,同比增长11.55%,截至目前,公司已取得专利证书104项,共拥有国内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57(去年年末55)个,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20(去年年末18)个,一类医疗器械备案凭证126个(去年年末113个),公司部分产品通过了美国FDA、欧盟CE认证许可。
2 生产
(1)博益宁为公司新打造的骨科品牌,同大博形成双品牌发展战略。
(2)创伤脊柱骨科耗材扩产,关节假体投产项目在建。
(3)去年收购美国关节厂商Exactech Inc全资子公司美精技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100%股权后,获得Exactech Inc关节产品品牌。此外旗下品牌还包括:沃思坦医疗;施爱德Surgain Medical(微创产品);登得玛(DentalMaster)口腔产品;沃尔德外科;萨科SAC。
3 销售
2018消费费用大增,从2千多万增至5千万,主要系本期公司营销人员及薪酬增加(现拥有销售人员300人),以及市场推广投入加大所致。
(1)渠道下沉,搭建营销网络,持续推出新产品。博益宁扭亏为盈,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297.02%和311.18%。子公司施爱德的微创外科业务经过前期的市场开发,总体营收增长50%,预计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2)与全国3,000多家医院、500余家经销商公司建立良好合作关系。海外市场方面,远销至澳大利亚、瑞士、俄罗斯、乌克兰、智利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俄罗斯及智利子公司已完成注册并投入运营,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
4 管理团队
典型的家族企业,林志雄、林志军兄弟俩担纲。老大林志雄为技术担当,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曾为厦门中山医院骨科主治医师,2003年前往日本国立千叶大学骨科研究室进修。弟弟林志军为业务担当,创业前曾就职于厦门伊耐特医疗器械公司,有着一定的渠道经验。
2011年,辛迪思的中国区总经理罗炯加入团队,辛迪思是全球创伤类医学的领导者,后来被强生收购,它的缔造者制定了骨科创伤领域的AO标准,市场份额也是最大的。由这个领域的跨国公司龙头的职业经理人来操盘渠道,大大加强了大博在一二线城市的渠道建设。
5 利好
(1)伴随消费升级和老龄化,骨科植入市场会保持较快增长,大博年报里给出的数据是16%的复合增长,2020年达到350亿元规模。
(2)随着医保控费力度的加大,进口替代存在巨大空间。
(3)随着国家推进医疗资源结构的优化 ,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成为趋势。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耗材植入类必须在一级甲等以上医院开展。因此二级医院将成为在医疗重心下移大背景下未来各个医用高值耗材生产企业的必争之地,相较国外竞争对手主要市场集中在三级医院的用户格局,大博在二级医院市场具有加强优势,是该趋势下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辛苦十年,大博立足于国内市场的骨科耗材类第一大需求——创伤,在本土骨科耗材领域突出重围,即便如此,与国内排名第一强生相比,几乎属于夹缝中生存。强者恒强,2017年,强生、史塞克在全球骨科医疗器械领域的营收继续破百亿美元,龙头地位基本无可撼动。
形势虽然严峻,大博虽然小,但我们要相信成长的魅力。近几年,大博不断啃食那些竞争力更弱的三线厂家份额,靠着其中的一小块细分市场成为单品国内老大(位列第四,是前四企业中唯一的国内企业),一张张积累医疗器械注册证,一点点铺设销售渠道,堪称狼性团队!这种依靠时间和体力的积累同样具有门槛,不是竞争对手一朝一夕就可以追赶上来的。
如今,战鼓震天,大博重新进入脊柱类产品市场,发力关节类产品,发展空间广阔。欲与天公试比高!
未来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Copyright©2018上海零库存 All Rights Reserved. Add:上海市金山工业区亭卫公路6495弄168号 Tel:0571-56135533 沪ICP备18022481号-1